联系我们
  • 联系电话:400-004-0203
  • 传真:0371-65750203-705
  • 公司邮箱:800@zzbdht.com
  • 地址:郑州市农业路16号省汇中心A座1502
当前位置:主页 > 乐享社区 > 爱在博大 >

白云山旅游记

时间:2013-06-11 09:04  来源:博大互通   作者:梧雨秋痕   
终于有个机会,让我和我博大的同事们一起同游白云山,暂且忘却纷繁的俗事,深入林泉体味归隐。
  久居在繁华的城市,身心疲惫的就像一匹奔跑在旅途上的马,一路风尘中没有半点时间去喘息,亦没有时间回头,去看看来时的路,只晓得向前还是向前,背负着责任和使命,任凭不得停歇的步伐,腾起一路烟尘,在滚滚的红尘里虽然没有迷失确也有些困乏,内心深处便常常升起一点奢望,向往走向山林,让山风涤荡杂念,让清泉洗净内心。终于有个机会,让我和我博大的同事们一起同游白云山,暂且忘却纷繁的俗事,深入林泉体味归隐。
  路上的大巴车里,公司的才子佳人们准备了丰富的节目,或合唱或独唱开心的不亦乐乎,车至山脚,换乘游览区的中巴,历经一个小时的盘山公路,惊险自不必言,素来不晕车船的我,也有些目眩,越过群山绕行岭间,我知道我们已暂别了喧嚣的人群,向着梦寐的清静而来。
  我们的住所是位于深山里的一处宾馆,条件虽说一般,毕竟是在群山之间,风景不同,心境自然也好。用过午餐稍事休息,我们的团队在导游的带领下向着深山出发,沿着芦花谷崎岖的山路,顺着清泉奔涌的山涧,我放慢脚步享受山风,聆听自然,融入林木,此起彼伏的蝉鸣,使我的心顿时静谧。
  一路上最多的是石头,石是山的真正主人,无论是威武巨大横卧山头,还是清奇俊秀矗立峰尖,或是小巧玲珑藏身涧底,都显得那么灵气逼人,显得那么美,我喜欢石,不仅喜欢石的沉稳,更欣赏石的古朴、坦然和超脱,山路上每遇巨石总想用手拍拍它,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故人,要用手拍拍肩膀一样,爱石之人古已有之,宋时的大家米芾,人称米癫,见奇石而忘我,曾与石头焚香结拜,呼为兄弟,我的内心也似有此情结,置身山野之中,与群石为伍和乱石为伴,仿佛与众友团聚,相互开怀又心照不宣。
  路上的景致另我心旷神怡,黑龙潭的瀑布虽不壮观,却别有风韵,幽黑的潭水平添几分神秘;黄龙井水呈淡黄,徐徐落下的水帘,令人流连驻足而忘返;珍珠潭清澈见底,传说有猛虎常来洗浴;白龙撞的高、陡、险、峻、奇另我大开眼界;九龙瀑布飞流直下的雄壮,使我且敬且叹,敬畏造物主的鬼斧神工,感叹深山藏美景,不登无相知的遗憾。
  最爱的是山里的水,最美的是漫山的林,山里的水是山的灵魂,漫山的林是山的衣衫。山里的水无论高低深浅永远都那样的清澈,或从山巅倾斜而下,或从涧底缓缓而过,或从缝隙点滴而出,都赋予了大山别样的生机,给了山中万物以滋养,山中凡有水处必有鱼儿,鱼儿虽不大,极有灵性,遇见人来,则藏身石间,人若离去,则自由游弋,我甚至都羡慕这山中的鱼儿,有如此清澈纯净的水供自己生活,是多么美哉悠哉的日子。还有这林,不管是青翠还是黄绿或是墨绿,远远望去层峦叠嶂,一片绿的海洋,如果说这大山是一位幽居空谷的极美佳人,那这漫山苍翠的林木就是这位美女碧绿锦绣的衣衫,这一颗颗树木,无论是松是柏是桐是桦是杉,其实都是美女衣衫上一根根精致细密的丝线,山风拂过,绿衣飘摆,花香萦绕,绝非凡人。
  一日游览结束,回到驻地吃过晚饭,便是公司组织的晚会,晚会气氛极好,大家丝毫没有白日登山涉水的疲惫,口号声响彻山林,集体舞人人参与,现场上掌声雷动,组织者虽然时间有限,足见下了很大功夫;欢声笑语中,大家尽情歌唱博大司歌,观看临时排演的小品、相声,积极为各自团队的队友呐喊助威,虽然场地不大,也没有专业的音响,合适的灯光,大家还是玩得很是开心。
  次日上午在导游的陪同下,我们徒步去攀登白云山的极顶——玉皇顶,途径一庙,导游介绍是留候祠,闻得留侯二字我不由大吃一惊,留侯不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张子房先生的封号吗?我忽然记起史书中确有子房先生帮汉高祖平定天下后,功成身退白云山隐居的说法,难道就是这里吗?一种敬意油然而生,不经导游许可便直奔留侯祠而去。
  只见祠前有一小桥,上写听风桥三字,字下有:大象无形,自听之则小声,目遇之而成色;清风一缕,无形无色,心中即有,乃知清风过桥。心中又是一惊,暗自道此桥怎么有种禅意?进入祠内恍然大悟,原来子房先生的祠堂,被几位高僧侍奉,正殿供奉子房先生塑像,东殿是观音菩萨,西殿是武圣关羽,看到这样的布局心中不免疑惑,子房先生信奉黄老之学,今人不以道士供奉,反而以僧人相伴有些古怪,转念一想我们的传统文化本就是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文化,留侯祠如此布置也不足为奇。
  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子房先生,我敬慕已久,只是感叹世人皆崇尚三分天下而又累死五丈原的诸葛先生,却不知真正的大智大勇、大为大隐的人恰恰是这位子房先生,博浪沙刺杀秦始皇,圯桥三进履得到太公六韬,助刘邦平定天下奠定四百年大汉江山,深悟鸟尽弓藏归隐白云山的智慧,怎能不令我辈敬仰。在我看来子房先生和诸葛先生比,虽无前后出师表的忠肝义胆和荡气回肠,但他把该说的话和该办的事做完了,一言不留而去,回归山林,坐看云起云落,夜阑竹轩雨声,好生快乐,好不另我羡慕!
  拜别子房先生,我们在森林氧吧集合,打算登顶之时,却因临时有事,我没有随团队继续攀登,而是和几位同事留在了山脚下的松林里。看看大家都在各自做自己的事,我便独自一人拄着藤杖沿着纵横交错的山涧谷底而行,这山涧美极了,两旁的树木参天栋梁也好,后起之木也罢,绝少萎靡,一棵棵枝繁叶茂,郁郁苍苍的老树遒劲的根系从山石间暴出,别有一番力量;松树上跳跃的松鼠时隐时现,一定在抱怨尘世凡人打搅了它们安宁的生活,还有悄无声息穿行在枝头林间的松鸦,看见人来,瞬间振翅而去,它们都不欢迎我这位不速之客,看着这些美景中的美丽生灵,我的心彻底松弛,好像人世间的烦恼从来不曾有过。
  沿着山涧走了很远,渐至中午四周除了蝉鸣和水流声只剩寂静,在遍布杂草、乱石和清泉的山涧里独自行走真是一种乐趣,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,而我此时岂不是仁中有智,仁智皆乐吗?山和水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,乐山之仁者,需能万仞之高,需有无欲之刚,需持如炬之目,需生怜悯之心,需警跌重之危,方可俯视苍生,远瞩高瞻,而高处不胜寒,非大仁之士所能消受;乐水之智者,深明载舟覆舟之事,深知避高趋下之道,深悟满溢谦益之理,深晓涓流有容之量,深得急流勇退之妙,参悟水德者必可成为智者。可叹世间仁智之道皆能参透者太少,面对熏熏权势,面对熙攘利益,面对悠然时光,有人只知位高权重一味攀登,有人只顾昧心敛财私囊中饱,有人只会虚度时光无用空谈,而真正实现立德立功立言的理想,而又诚心放下,回归林泉的大智大仁者古往今来能有几人?这白云山中的张子房先生,春秋之际的孙长卿先生和范少伯先生,毕竟只是少数。
  信步前行在这山涧,领悟这山的仁道和水的智理,心胸也觉得豁达,我不禁笑自己又犯了“登高常抱凌云志,临水便发旷古思”的老毛病了,举目向前山涧崎岖路转峰回,不知道要通向何处,身旁和远方到处都是石头,大者似卧虎如盘龙,小者像鹅卵似豆粒,有的洁白有的泛黄有的略黑,在清泉的冲洗下一样都很干净,我找了一块如卧虎一样的大石,扒掉鞋袜仰身躺在石头上,把脚伸到泉水里,一种凉意伴随惬意和舒服的感觉涌上心头,我闭了眼睛,享受午时的阳光,享受山涧的清风泉水和鸟啼蝉鸣,我居然睡着了,仿佛我不曾在人间停留过,物我两相忘的境界,也只有在此时此地才能真正体会。
  登顶的同事们陆续回来了,大家玩得很是开心,集合队伍吃过午饭,我们便乘着中巴车沿着如龙般的盘山公路下山了,一次白云山的游玩,我们放松了心情,锻炼了体魄,带着白云山里的云霭仙气,还有被泉水清风洗涤过的内心回到山外的纷繁尘世,出世遁世的智慧还需要我用一生去参悟,而现在我明白要做好一个人,做好一个有责任的人应该去做好的事,那就是同我的伙伴们一起和博大共同成长,去实现不枉此生的梦。
  博大互通宣传员年5月25日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